百家姓 > 百家姓
百家姓大全 查姓氏 姓氏起源 姓氏排名
姓氏:静(靜)
拼音:jìng
排名:728
人口:约 1 万
稀有姓氏

静姓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728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静姓起源

静姓主要源自:风姓、芈姓、妫姓。

静姓静姓起源一

源于风姓,出自上古伏羲帝之妹女娲,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伏羲帝逝世后,其妹女娲称帝。为树立月族的威信,改十日历法为十二月,称“月历”,或曰:“阴历”、“凰历”,并创立了以德、义、礼、仁、信为宗旨的“五彩文化”。在史籍《山海经·南山经》中记曰:“丹穴之上,其上多金,而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载歌载舞,见则天下宁”。《山海经·海内经》亦曰:“凤凰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礼,膺问曰:仁,腹文曰:义,见则天下和”。女娲晚年势衰,伏羲帝之子汤氏部族乘势复辟,灸杀月母。在史籍《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证曰:“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灸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亦说女娲是填海而死。在《山海经·北山经》中说:“炎帝之少女名女娲,女娲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海”,后人称此是“精卫精神”。当时女娲确是与汤部发生了大战,因战败而被迫下海逃亡去了日本,所以在日本古籍《古事记》和《日本书记》都记述了日本开国女神是来自“高天原的天照大神”。因女娲浮海未归,时人受地理知识所限,故而大陆之人认为女娲被海水溺死了,所以才以精卫鸟来比喻皇母,以寄托后人对月母的哀思。

女娲部族在民族分衍过程中,又分衍出一支迁居于南济洲郡静邑(今朝鲜半岛韩国首尔济洲),侯以地名为氏,称静氏,世代相传至今。

静姓静姓起源二

源于芈姓,出自后晋内时期楚王马希范属下将领刘勍之后,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史书记载: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农历8月,黔南巡内溪州刺史彭士愁(五代史作士然)引奖、锦少数民族万余人起事,攻打辰、澧二州。农历9月,楚王马希范命静江指挥使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率衡山兵五千镇压。农历11月,刘勍等进攻溪州,彭士愁弃州走保山寨。刘勍继续进攻,廖匡齐战死。

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农历1月,刘勍等利用风势实行火攻,焚其寨,士愁逃入奖、锦州深山。乙未,彭士愁派其子师皓率诸蛮纳溪、锦、奖三州印,向楚王请降。楚王马希范表彭士愁为溪州刺史,以刘勍为锦州刺史。自是各州服于楚。

在静江指挥使刘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静氏,世代相传至今。

静姓静姓起源三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陈厉公儿子敬仲之后,属于因故改姓为氏。该支敬氏为春秋时期陈厉公之子敬仲之后,当时以谥号为氏,称敬氏。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陈厉公的儿子仲,谥号为敬,史称敬仲,其后人以谥号‘敬’为姓,称为敬氏。”清朝初年,有一支敬氏后裔在清朝初期,因不满清朝的统治,将敬氏改为静氏,“静”字从右往左念为“争-青”,意在征伐清朝之意。而当年又有一支敬氏族人则在清朝初期,为取悦满清王朝,改姓为靖氏,“靖”字从左往右念为“立-青”,意在拥立清朝之意。两支敬氏族人因政治立场的不同而彻底分道扬镳,故现在出自敬氏的有静氏和靖氏两个姓氏,却都源于陈氏。该支静氏族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淄博市、河北省的玉田县、天津市的宝坻区。

注:另有一说,在清朝初期山东有兄弟两人,一人精文,一人通武。习文者被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大帝)赐静氏,习武者则被赐靖氏,世代相传至今。

静姓静姓起源四

源于满族,出自满清王朝他他拉氏部族之庄静皇贵妃,属于以谥号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满语Tatara Hala,意为“特别多”。世居扎库木(今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安褚拉库(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带)、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扎克丹(今辽宁海城)、萨尔浒(今辽宁抚顺)、长白山、尼马察(今黑龙江上游流域)、占河(今俄罗斯比占河)、乌苏(今黑龙江乌苏里江)、伊兰木(今地待考)、海州(今辽宁阜新海州区)、十方寺(今地待考)、吉林乌拉(今吉林吉林)等地,所冠汉姓多为唐氏、谭氏、舒氏等。后有静氏,为历史较短之姓氏之一。满族静氏出自清庄静皇贵妃,是清廷主事他塔喇·庆海之女,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农历2月27日,比清咸丰皇帝小六岁,比慈禧太后小两岁,与慈安太后同岁。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选秀女时,与慈禧太后同时被选中,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农历5月9日,她俩同时由家中被送入圆明园,同日被封为丽贵人,慈禧太后被封为兰贵人。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农历12月24日,丽贵人被封为丽嫔,比慈禧太后封嫔晚十个月;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农历5月7日,丽嫔为清咸丰皇帝生下皇长女荣安固伦公主,成为第一个为皇帝生儿育女的妃嫔,咸丰皇帝龙心大悦,在皇长女“洗三”的那天,丽嫔晋封为丽妃,比慈禧太后封妃早十个月。从此丽妃更受宠爱。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农历10月10日,清同治皇帝在举行完登极大典的第二天,就颁发谕旨,以丽妃“侍奉皇考有年,诞育大公主”为由,尊封丽妃为丽皇贵妃,连升两级。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农历11月16日,清光绪帝以丽妃“侍奉文宗显皇帝均称淑慎”为由,尊封为丽皇贵太妃。丽妃体弱多病,经常服用中成药和草药,效果不大,终于在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农历11月15日病逝,终年五十四岁,金棺暂安于田村殡宫。光绪帝亲自到金棺前奠酒、行礼,深表哀悼。丽妃的丧礼十分隆重,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农历4月18日卯时葬入定陵妃园寝。与她同时入葬的还有比她早死七天的玫贵妃。丽妃的宝顶居于园寝前排正中,是最尊贵的位置,丽妃死后得到的谥号是“庄静皇贵妃”。丽妃所生皇女是清咸丰皇帝唯一的女儿,聪明伶俐,容貌酷似其母,被后妃们视为掌上明珠,后封为荣安固伦公主。按清朝制度,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封固伦公主。这说明公主极受宠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她的生母在宫中的地位很尊贵。

庄静皇贵妃的族人中,后有以其谥号中的“静”为汉化姓氏,称静氏,该支静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长春市、辽宁省的沈阳市。

静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九百二十三位,以北平、玉田为郡望。

今河北省的唐山市玉田县、遵化市、廊坊市霸州市、石家庄市辛集县、承德市平泉县、隆化县、围场县,天津市的宝坻区,辽宁省的沈阳市、清原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山东省的淄博市、德州市临邑县、菏泽市单县、枣庄市、东平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元宝山区,北京市的昌平区,河南省的平顶山市鲁山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安徽省的阜阳市,江西省的抚州市金溪县,广东省的深圳市,台湾省等地,均有静氏族人分布。

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秦国灭燕国后沿用,辖地在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治所在蓟县,现在北京当时属广阳郡,与右北平之间隔着渔阳郡。西汉时期北平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广居右北平”。三国时期北平属燕国,右北平北部为东鲜卑(后为宇文部)所侵,其地日狭,渔阳不变。西晋时期,燕国并渔阳郡。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东晋十六国时三郡辖地多有变化,燕国时称燕国时称燕郡,渔阳时设时撤,北平较稳定。晋、魏时期,北平郡迁新昌(今河北卢龙)属平州(州治在辽西郡),今地当时为燕郡,为幽州州治所在。渔阳属幽州。隋朝时期,撤辽西郡,北平郡治不变。渔阳郡治还至现蓟县。今地属涿郡,辖地广大,自天津向西北延伸出长城与突厥相接,郡治时称蓟县。唐朝时期北平郡改为平州,唐开元二~天宝二年(公元714~743年)为安东都护府,渔阳分为蓟州和檀州,北平为幽州治所,辖大约今天京、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梁国时,北京称幽州,置卢龙节度使。后唐依旧。晋朝时期割与契丹。辽国时期,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中京,其地为南京析津府,属平州。金国时期,亦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北京”在今内蒙古赤峰南、宁城西,称北京大定府。今北京为中都大兴府。“北京”第一次出现。北平未出现,原地为平州。元朝时期,今北京为大都路,辖大约京津两市。北平未出现,原地为永平路。北京未出现。明朝初期,北京称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现。明成祖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实行两京制,迁都后亦称京师。“北京”出现,“北平”再度消失。清朝入关,袭用明朝称法。清帝逊位,袁世凯窃权,拒绝南下,国民政府被迫迁往北京,北京名称不变,北平未出现。北洋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驻南京,北京改称北平。1949年己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改北平为北京,定都于此。“北平”之称至此消失。

玉田县: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开发建设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战国时期为燕国地,属右北平郡。秦朝时期归右北平郡无终县地。两汉时期为无终、徐无二县地,先隶燕郡,后改属右北平郡。南北朝时期北周时废徐无县并入无终县地。隋朝初期仍为无终县地,隋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改为渔阳县。唐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划出渔阳县东部建无终县,玉田属之,县治所在玉田城关。唐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撤销无终县并入渔阳县地。唐乾封二年(丁卯,公元667年)又分渔阳县复置无终县,玉田仍属之,为幽州地。唐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乙未,公元695年),以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中的民间传说“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而更名为玉田。唐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改属营州地。唐开元四年(丙辰,公元716年)还属幽州地,唐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又属营州地,唐开元十一年(癸亥,公元723年)复属幽州地,唐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改属蓟州地。辽时,仍为蓟州地。属南京道析津府。宋宣和四年(壬寅,公元1122年)金灭辽,在宋宣和六年(甲辰,公元1124年)改玉田县为经州,属北宋之燕山府路(即辽燕京)。宋宣和七年(乙巳,公元1125年)又为金国之地,复名玉田县,属大兴府(即宋燕山府路)蓟州辖。金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9年),划出县之东境始建丰闰县。元朝至元二年(乙丑,公元1265年)撤销丰闰县并入玉田县,后又分出复置。时为大都路(金中都路大兴府)治下的蓟州地。明朝初期属北平府蓟州。明永乐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移光州左屯卫于此,改北平府为直隶顺天府,玉田县属直隶顺天府蓟州。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永平府(治所在今卢龙)。清乾隆八年(癸亥,公元1743年)改属直隶遵化州。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州府置设道,玉田县地属直隶省津海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废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直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玉田县的地域归属随着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变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1939年)冀东抗日根据地建立时,为丰玉遵联合县地。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12月,在玉田西南部建立玉田特别区,属蓟宝玉联合县。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10月改丰玉遵联合县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十三专署。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公元1943年)2月又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同年8月再度划开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冀热边行署五专署。7月于玉田特别区和丰玉宁联合县北部、西部建立了玉蓟宝联合县。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6月划玉蓟宝联合县为玉蓟、玉宝两个联合县。改属冀热辽行署十八专署。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2月抗日胜利后,恢复了玉田县建制,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河北省唐山专员公署。五十年代初,全县划分八个区:一区城关、二区亮甲店、三区鸦鸿桥、四区窝洛沽、五区石臼窝、六区虹桥、七区林南仓、八区彩亭桥。1958年8月撤销区制,按原区规模成立八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58年底丰润县的沙流河、白官屯、丰登坞,宁河县的东丰台计四个公社并入玉田县。1960年2月蓟县的上仓、下仓两个公社和城关、殷溜、马伸桥三个公社部分地区划归玉田,建上仓、下仓、别山、翠屏山四个公社。当时玉田县辖十六个公社。同年专市合并属唐山市。1961年5月专市分开后,仍属唐山专员公署。7月,丰润、宁河并入玉田部分,划回原县。同时公社规模缩小,全县划为五十三个公社,后改五十六个公社。1962年7月,蓟县划入玉田县部分,复归蓟县。当时玉田县辖四十个公社。1983年5月,撤销唐山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唐山市。同年4月至8月,政社分开,将四十个公社改为三十九个乡、一个城关镇。1983年11月~1985年4月对部分乡镇作了改置和变动。1993年2月乡镇行政区域再次进行变更,全县辖十四个镇、六个乡。

北平堂:以望立堂。

玉田堂:以望立堂。

一、(靜)jì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东平,河北之围场、辛集,江西之金溪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二、(靜)

综合:

源出不详。汉、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亦见《中华姓府》、《汉语大字典》。北京、河北玉田、大名、乐亭、卢龙、安徽淮南、台湾台北、河南西平、卫辉、洛宁、禹县等地均有此姓。

静姓郡望

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秦国灭燕国后沿用,辖地在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治所在蓟县,现在北京当时属广阳郡,与右北平之间隔着渔阳郡。西汉时期北平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广居右北平”。三国时期北平属燕国,右北平北部为东鲜卑(后为宇文部)所侵,其地日狭,渔阳不变。西晋时期,燕国并渔阳郡。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东晋十六国时三郡辖地多有变化,燕国时称燕国时称燕郡,渔阳时设时撤,北平较稳定。晋、魏时期,北平郡迁新昌(今河北卢龙)属平州(州治在辽西郡),今地当时为燕郡,为幽州州治所在。渔阳属幽州。隋朝时期,撤辽西郡,北平郡治不变。渔阳郡治还至现蓟县。今地属涿郡,辖地广大,自天津向西北延伸出长城与突厥相接,郡治时称蓟县。唐朝时期北平郡改为平州,唐开元二~天宝二年(公元714~743年)为安东都护府,渔阳分为蓟州和檀州,北平为幽州治所,辖大约今天京、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梁国时,北京称幽州,置卢龙节度使。后唐依旧。晋朝时期割与契丹。辽国时期,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中京,其地为南京析津府,属平州。金国时期,亦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北京”在今内蒙古赤峰南、宁城西,称北京大定府。今北京为中都大兴府。“北京”第一次出现。北平未出现,原地为平州。元朝时期,今北京为大都路,辖大约京津两市。北平未出现,原地为永平路。北京未出现。明朝初期,北京称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现。明成祖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实行两京制,迁都后亦称京师。“北京”出现,“北平”再度消失。清朝入关,袭用明朝称法。清帝逊位,袁世凯窃权,拒绝南下,国民政府被迫迁往北京,北京名称不变,北平未出现。北洋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驻南京,北京改称北平。1949年己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改北平为北京,定都于此。“北平”之称至此消失。

玉田县: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开发建设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战国时期为燕国地,属右北平郡。秦朝时期归右北平郡无终县地。两汉时期为无终、徐无二县地,先隶燕郡,后改属右北平郡。南北朝时期北周时废徐无县并入无终县地。隋朝初期仍为无终县地,隋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改为渔阳县。唐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划出渔阳县东部建无终县,玉田属之,县治所在玉田城关。唐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撤销无终县并入渔阳县地。唐乾封二年(丁卯,公元667年)又分渔阳县复置无终县,玉田仍属之,为幽州地。唐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乙未,公元695年),以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中的民间传说“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而更名为玉田。唐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改属营州地。唐开元四年(丙辰,公元716年)还属幽州地,唐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又属营州地,唐开元十一年(癸亥,公元723年)复属幽州地,唐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改属蓟州地。辽时,仍为蓟州地。属南京道析津府。宋宣和四年(壬寅,公元1122年)金灭辽,在宋宣和六年(甲辰,公元1124年)改玉田县为经州,属北宋之燕山府路(即辽燕京)。宋宣和七年(乙巳,公元1125年)又为金国之地,复名玉田县,属大兴府(即宋燕山府路)蓟州辖。金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9年),划出县之东境始建丰闰县。元朝至元二年(乙丑,公元1265年)撤销丰闰县并入玉田县,后又分出复置。时为大都路(金中都路大兴府)治下的蓟州地。明朝初期属北平府蓟州。明永乐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移光州左屯卫于此,改北平府为直隶顺天府,玉田县属直隶顺天府蓟州。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永平府(治所在今卢龙)。清乾隆八年(癸亥,公元1743年)改属直隶遵化州。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州府置设道,玉田县地属直隶省津海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废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直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玉田县的地域归属随着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变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1939年)冀东抗日根据地建立时,为丰玉遵联合县地。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12月,在玉田西南部建立玉田特别区,属蓟宝玉联合县。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10月改丰玉遵联合县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十三专署。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公元1943年)2月又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同年8月再度划开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冀热边行署五专署。7月于玉田特别区和丰玉宁联合县北部、西部建立了玉蓟宝联合县。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6月划玉蓟宝联合县为玉蓟、玉宝两个联合县。改属冀热辽行署十八专署。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2月抗日胜利后,恢复了玉田县建制,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河北省唐山专员公署。五十年代初,全县划分八个区:一区城关、二区亮甲店、三区鸦鸿桥、四区窝洛沽、五区石臼窝、六区虹桥、七区林南仓、八区彩亭桥。1958年8月撤销区制,按原区规模成立八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58年底丰润县的沙流河、白官屯、丰登坞,宁河县的东丰台计四个公社并入玉田县。1960年2月蓟县的上仓、下仓两个公社和城关、殷溜、马伸桥三个公社部分地区划归玉田,建上仓、下仓、别山、翠屏山四个公社。当时玉田县辖十六个公社。同年专市合并属唐山市。1961年5月专市分开后,仍属唐山专员公署。7月,丰润、宁河并入玉田部分,划回原县。同时公社规模缩小,全县划为五十三个公社,后改五十六个公社。1962年7月,蓟县划入玉田县部分,复归蓟县。当时玉田县辖四十个公社。1983年5月,撤销唐山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唐山市。同年4月至8月,政社分开,将四十个公社改为三十九个乡、一个城关镇。1983年11月~1985年4月对部分乡镇作了改置和变动。1993年2月乡镇行政区域再次进行变更,全县辖十四个镇、六个乡。

北平堂:以望立堂。

玉田堂:以望立堂。

一、(靜)jì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东平,河北之围场、辛集,江西之金溪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二、(靜)

综合:

源出不详。汉、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亦见《中华姓府》、《汉语大字典》。北京、河北玉田、大名、乐亭、卢龙、安徽淮南、台湾台北、河南西平、卫辉、洛宁、禹县等地均有此姓。

静姓姓氏源流

一、(靜)jì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东平,河北之围场、辛集,江西之金溪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二、(靜)

综合:

源出不详。汉、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亦见《中华姓府》、《汉语大字典》。北京、河北玉田、大名、乐亭、卢龙、安徽淮南、台湾台北、河南西平、卫辉、洛宁、禹县等地均有此姓。

静姓堂号

北平堂:以望立堂。

玉田堂:以望立堂。

一、(靜)jì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东平,河北之围场、辛集,江西之金溪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二、(靜)

综合:

源出不详。汉、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亦见《中华姓府》、《汉语大字典》。北京、河北玉田、大名、乐亭、卢龙、安徽淮南、台湾台北、河南西平、卫辉、洛宁、禹县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