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 百家姓
百家姓大全 查姓氏 姓氏起源 姓氏排名
姓氏:瘳
拼音:chōu
排名:1202
人口:约 1 千
稀有姓氏

瘳姓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02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瘳姓起源

瘳姓主要源自:芈姓。

单一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卜祟者,属于以宗教神职称谓为氏。卜祟,在中国历史上,是利用占卜来预测疾病的宗教行为,是上古时期的常见礼俗,这在甲骨文中已屡有所见。而在以巫鬼淫祀著称的楚地则更不待言。据史籍《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并且派使者“问诸周太史”。史掌卜筮之吉凶兆卦,楚昭王生病后请周之太史来为其卜祟,卜得祟源为黄河之神,楚昭王虽然最终以“三代命祀,祭不过望”为由,拒绝祭祀方外之神,但楚人染疾时求诸史卜的习惯是确信无疑的。在古代荆楚一带地区,疾病占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卜定病祟的源头,古人认为疾病为鬼神作祟所致,但对于每次具体的病患究竟系何种鬼神作祟,则需要具体的卜解,此即所谓“卜筮求崇”。二是占卜患者是否可以治愈,卜定其痊愈之期或死亡之期。这就是来自楚地的卜筮圣手司马季主所说的“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

在《汉书·艺文志》“数术略”的“龟筮”类中,有二十八卷,明言“南龟”者,当是南方楚地的龟占手册,其内容与上述《史记·龟策列传》所载相仿佛。瘳,是由卜祀者中产生的相对专职于利用占卜来预测疾病的卜祟者,其对病患者的疾病状态,称为chōu(ㄔㄡ),而对卜祟者本人,则称为lù(ㄌㄨˋ),谓之“卜瘳”或“瘳者”,由此成为瘳者以及后裔子孙的姓氏称谓。可惜的是,在古今绝大多数的汉语字典、词典中,对“瘳”字皆缺少姓氏解释及其正确注音,甚憾也!著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瘳,疾瘉也。从疒,翏声。敕鸠切”,也就是疾病痊愈了的意思。“敕鸠切”,即阴上声(上平声),读音作chōu(ㄔㄡ)。但作为姓氏的读音,许慎并没有对“瘳”字作任何解释。实际上,当“瘳”字作姓氏时,不作“敕鸠切”,而是“洛故切”,读音为lù(ㄌㄨˋ)。那些被称作“瘳者”的卜祟者,其身份地位在古代是相当崇高的,其大多人对原始医学具有相当高明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治疗能力,因此为世人所崇敬。

“瘳者”多为世袭族传,有古老渊长的家族历史,其后裔子孙有以之为姓氏者,称瘳氏、卜氏,世代相传至今。

瘳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亦仅有零星分布,以九江、庐陵、潭阳、南越为郡望。

今广东省的汕头市、台湾省的台中市、福建省的龙岩市、安徽省的六安市金寨县、湖南省的衡阳市常宁县,均有瘳氏族人分布。

九江郡:九江在秦朝时期属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汉朝时期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朝时期置江州,隋朝时期改为九江郡。唐朝时期又复为江州,宋朝因之。明、清两朝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诸朝,县治均在德化。1913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为九江市。

庐陵郡:庐陵郡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一说在江西吉安)。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高昌(今江西泰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到了唐朝时期,又改名为吉州。

潭阳郡: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镡成县,属武陵郡。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镡成县撤销并入舞阳县,舞阳县治迁镡成。镡成改为镡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改舞阳县为潕阳县。南朝梁(公元502~557年),以城东有龙檦山,故改潕阳县为龙檦县,隶南阳郡。隋朝废龙檦县。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复置龙檦县,属辰州。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分置朗溪县,属巫州,治托口。改龙檦县之“檦”为“标”,置巫州治于龙标。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巫州改为沅州,龙标隶属沅州。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沅州改为舞州。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沅”、“原”声相近,复为巫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潭阳郡,郡治设龙标。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改巫州为叙州,辖龙标、朗溪、潭阳三县,叙州治仍设龙标。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瑶族首领符彦通以叙州为根据地,称王于溪峒间。南唐王逵灭楚,命符为黔中节度使。后杨正岩以十峒称徽、诚二州,龙标县废。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荆湖北路察访使章惇兵分三路,征懿州、鼎州、硖洲(今安江)。改硖洲新城为安江寨,富州新城(今黔城附近)为镇江寨。翌年,置黔江城(今黔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因县治在黔水之北得名,隶沅州。从此,黔阳县一直沿袭下来,直到改为洪江市(湖南洪江)。

南越郡:亦作南粤郡,即今两广(广东、广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广东番禺)。东汉时期兼指南越、闽越。秦末南海龙川(今广东龙川)令赵佗兼并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南越虽对汉称臣,实为一割据政权。赵佗死后,三传至其五世孙赵兴为王,汉武帝想直接统治南越地区,于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4年)派遣使者安国少季、终军等去招抚赵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都同意归附内属,但丞相吕嘉坚决反对,起兵杀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汉使。汉武帝于元鼎五年秋发兵十万攻南越,于次年冬俘获吕嘉,平走南越全境。汉武帝曾封闽越贵族余善为东越王,南越吕嘉反汉,余善曾与通谋,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秋,又起兵杀汉三校尉,于是汉兵往讨,至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贵族杀余善请降,事平。此后南越国消,为南越郡。

九江堂:以望立堂。

庐陵堂:以望立堂。

潭阳堂:以望立堂。

南越堂:以望立堂。

一、chō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湖南之新晃、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亦未见载于古籍。

二、

瘳姓起源:疑为廖姓之讹。安徽淮南、甘肃永昌等地均有此姓。

瘳姓历史名人

瘳姓古代名人

瘳德明宋朝,(生卒年待考),著名词人,擅长以景填词。

瘳希雍明朝,(生卒年待考),著名风水大师。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学经典,多用于建筑方面,并非迷信。所谓迷信,只是一些不肖子孙用其风水理论和知识来达到个人目的的不良结果。风水理论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地球地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明朝风水大师瘳希雍在所著的《葬经》一书中指出,应当通过山川草木辨别生气,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来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凋零,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可见,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瘳希雍指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滚滚,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瘳希雍认为:房屋的大门为气口,如果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这样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馈信息,如果把大门设在闲塞的一方,谓之不得气。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宅内光明透亮为吉,阴暗灰秃为凶。只有顺乘生气,才能称得上贵格。瘳希雍还认为:风水学者的任务,就是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城市和乡村的风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于民众的健康长寿和经济的发展。

瘳姓郡望

九江郡:九江在秦朝时期属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汉朝时期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朝时期置江州,隋朝时期改为九江郡。唐朝时期又复为江州,宋朝因之。明、清两朝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诸朝,县治均在德化。1913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为九江市。

庐陵郡:庐陵郡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一说在江西吉安)。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高昌(今江西泰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到了唐朝时期,又改名为吉州。

潭阳郡: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镡成县,属武陵郡。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镡成县撤销并入舞阳县,舞阳县治迁镡成。镡成改为镡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改舞阳县为潕阳县。南朝梁(公元502~557年),以城东有龙檦山,故改潕阳县为龙檦县,隶南阳郡。隋朝废龙檦县。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复置龙檦县,属辰州。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分置朗溪县,属巫州,治托口。改龙檦县之“檦”为“标”,置巫州治于龙标。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巫州改为沅州,龙标隶属沅州。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沅州改为舞州。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沅”、“原”声相近,复为巫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潭阳郡,郡治设龙标。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改巫州为叙州,辖龙标、朗溪、潭阳三县,叙州治仍设龙标。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瑶族首领符彦通以叙州为根据地,称王于溪峒间。南唐王逵灭楚,命符为黔中节度使。后杨正岩以十峒称徽、诚二州,龙标县废。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荆湖北路察访使章惇兵分三路,征懿州、鼎州、硖洲(今安江)。改硖洲新城为安江寨,富州新城(今黔城附近)为镇江寨。翌年,置黔江城(今黔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因县治在黔水之北得名,隶沅州。从此,黔阳县一直沿袭下来,直到改为洪江市(湖南洪江)。

南越郡:亦作南粤郡,即今两广(广东、广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广东番禺)。东汉时期兼指南越、闽越。秦末南海龙川(今广东龙川)令赵佗兼并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南越虽对汉称臣,实为一割据政权。赵佗死后,三传至其五世孙赵兴为王,汉武帝想直接统治南越地区,于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4年)派遣使者安国少季、终军等去招抚赵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都同意归附内属,但丞相吕嘉坚决反对,起兵杀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汉使。汉武帝于元鼎五年秋发兵十万攻南越,于次年冬俘获吕嘉,平走南越全境。汉武帝曾封闽越贵族余善为东越王,南越吕嘉反汉,余善曾与通谋,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秋,又起兵杀汉三校尉,于是汉兵往讨,至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贵族杀余善请降,事平。此后南越国消,为南越郡。

九江堂:以望立堂。

庐陵堂:以望立堂。

潭阳堂:以望立堂。

南越堂:以望立堂。

一、chō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湖南之新晃、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亦未见载于古籍。

二、

瘳姓起源:疑为廖姓之讹。安徽淮南、甘肃永昌等地均有此姓。

瘳姓姓氏源流

一、chō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湖南之新晃、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亦未见载于古籍。

二、

瘳姓起源:疑为廖姓之讹。安徽淮南、甘肃永昌等地均有此姓。

瘳姓堂号

九江堂:以望立堂。

庐陵堂:以望立堂。

潭阳堂:以望立堂。

南越堂:以望立堂。

一、chō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湖南之新晃、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亦未见载于古籍。

二、

瘳姓起源:疑为廖姓之讹。安徽淮南、甘肃永昌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