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 百家姓
百家姓大全 查姓氏 姓氏起源 姓氏排名
姓氏:丙
拼音:bǐng
排名:1648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丙姓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648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丙姓起源

丙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嬴姓。

丙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记载,古代,“邴”也作“丙”,二字通假。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豫的封邑在邴邑(今河南成武),姬豫得封后,史称其为“邴豫”。在邴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邴”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邴氏,后有人去邑改称丙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姬姓丙氏族人皆尊奉邴豫为得姓始祖。该族族人有个特点,即姓氏用字“丙”、“邴”两字通用。

丙姓起源二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邴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姜鸀的封地叫邴邑(又名祊,祭祀泰山的城邑,今山东费县),姜鸀得封后称邴鸀。在邴鸀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邴”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邴氏,后有人去邑改称丙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姜姓丙氏皆尊奉邴鸀为得姓始祖。

丙姓起源三

源源于嬴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原汉朝都御李陵之后,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陇西地区有一个氏族部落,史称“索虏”,族人皆称拓拔氏,最强大的一支叫索头,部众多达数万余户,其余各部皆以索头马首是瞻。实际上,该氏族部落的先祖就是汉朝时期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的后代,主要是李广之孙、都御史李陵(字少卿,公元前?~前74年待考)一族,居于陇西成纪一带(今甘肃静宁南部)。自东晋十六国开始,至南北朝初期,李广的后代索虏集中为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给各方都制造了不少麻烦。后托跋·开率全族数万人马归附于北魏王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一直就十分景仰当年的李陵“敢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因此特意在邴殿很高兴地接见了他们。邴殿,就是帝王宫廷的第三进宫殿,相当于后世明、清时期故宫中的保和殿,是明朝皇帝大典前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受百官贺之所;每年除夕日、元宵节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举行之所;后来还是清朝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之地;也是皇帝大婚之所;还是御见钦点状元、榜眼、探花之所。

北魏道武帝在邴殿接待李广的后代,表明非常重视李陵后代归附之事。之后特指殿名赐其姓氏为邴氏,后有省文简改为丙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嬴姓丙氏皆尊奉李陵、邴开为得姓始祖。

丙氏与邴氏都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大多为同宗同源,邴氏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而丙更是未列入前一千位,在台湾省邴氏名列第四百三十四位,而丙氏则名列第一千五百六十三位,皆以鲁郡、平阳为郡望。

今山东省的莱西县、沂州市、文登县、日照市、临沂市经济开发区、烟台市,安徽省的蒙城市,陕西省的西安市,辽宁省的盘锦市、营口市老边区大水塘村、鞍山市铁西区、鞍山市溪湖区东风乡、本溪市兰河峪乡,北京市,吉林省的吉林市,黑龙江省的大庆市、牡丹江市,台湾省的嘉义县,美国的阿克拉荷马州等地,均有丙氏族人分布。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魏以及晋朝时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平阳郡:亦称临汾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今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大狐氏的郡望为①即今山西临汾。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东鲁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操尚堂:后汉丙原,尚操守。黄巾兵起,丙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辞,又至辽东,慕来而归者,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丙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

丙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丙姓起源:

1、相传古帝神农之臣有丙封(一作屏封),为丙姓之始。

2、炎帝之裔封于丙(故城在今山东泰山附近黄县东),后为宋邑,其后以邑为氏,见《姓源》。

3、春秋时齐大夫丙(一作邴)歜之后,见《风俗通》。一说,为齐懿公臣丙茂之后。

4、本姓邴,后去邑为丙氏。一说,晋大夫邴豫之后,或去邑为丙氏。

5、汉时李广之孙李陵降匈奴,三国时其裔孙自匈奴归魏,见于丙殿,赐姓丙氏。

丙姓名人:

丙吉,汉时鲁国人,代魏相为丞相,博阳侯。《史记》作邴吉。

郡望:平阳,平原。

丙姓历史名人

丙姓古代名人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治律令,为鲁狱史。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

丙乾(公元1941~今),安徽蒙城人。著名当代内科医学专家。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医疗系。副主任医师。任安徽涡阳县西阳镇卫生院业务院长、内科副主任医师,兼任镇防保站站长,初保委办公室主任,县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系中华名医协会理事。从事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科临床,特别在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临床中做了大量工作,年诊疗人次在万人以上,诊断符合率及治愈率都在80%以上,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在防疫保健和合作医疗方面,长期坚持农村卫生工作,特别在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年来连续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并破格晋升工资。个人传略入编《现代名医大典》等大型辞书。

丙姓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魏以及晋朝时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平阳郡:亦称临汾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今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大狐氏的郡望为①即今山西临汾。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东鲁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操尚堂:后汉丙原,尚操守。黄巾兵起,丙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辞,又至辽东,慕来而归者,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丙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

丙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丙姓起源:

1、相传古帝神农之臣有丙封(一作屏封),为丙姓之始。

2、炎帝之裔封于丙(故城在今山东泰山附近黄县东),后为宋邑,其后以邑为氏,见《姓源》。

3、春秋时齐大夫丙(一作邴)歜之后,见《风俗通》。一说,为齐懿公臣丙茂之后。

4、本姓邴,后去邑为丙氏。一说,晋大夫邴豫之后,或去邑为丙氏。

5、汉时李广之孙李陵降匈奴,三国时其裔孙自匈奴归魏,见于丙殿,赐姓丙氏。

丙姓名人:

丙吉,汉时鲁国人,代魏相为丞相,博阳侯。《史记》作邴吉。

郡望:平阳,平原。

丙姓姓氏源流

一、

丙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丙姓起源:

1、相传古帝神农之臣有丙封(一作屏封),为丙姓之始。

2、炎帝之裔封于丙(故城在今山东泰山附近黄县东),后为宋邑,其后以邑为氏,见《姓源》。

3、春秋时齐大夫丙(一作邴)歜之后,见《风俗通》。一说,为齐懿公臣丙茂之后。

4、本姓邴,后去邑为丙氏。一说,晋大夫邴豫之后,或去邑为丙氏。

5、汉时李广之孙李陵降匈奴,三国时其裔孙自匈奴归魏,见于丙殿,赐姓丙氏。

丙姓名人:

丙吉,汉时鲁国人,代魏相为丞相,博阳侯。《史记》作邴吉。

郡望:平阳,平原。

丙姓堂号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东鲁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操尚堂:后汉丙原,尚操守。黄巾兵起,丙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辞,又至辽东,慕来而归者,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丙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

丙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丙姓起源:

1、相传古帝神农之臣有丙封(一作屏封),为丙姓之始。

2、炎帝之裔封于丙(故城在今山东泰山附近黄县东),后为宋邑,其后以邑为氏,见《姓源》。

3、春秋时齐大夫丙(一作邴)歜之后,见《风俗通》。一说,为齐懿公臣丙茂之后。

4、本姓邴,后去邑为丙氏。一说,晋大夫邴豫之后,或去邑为丙氏。

5、汉时李广之孙李陵降匈奴,三国时其裔孙自匈奴归魏,见于丙殿,赐姓丙氏。

丙姓名人:

丙吉,汉时鲁国人,代魏相为丞相,博阳侯。《史记》作邴吉。

郡望:平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