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诗人介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李文田 lǐ wén tián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芍农、若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勤于治学,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专家和碑学名家。1874年乞归故里,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在广州筑泰华楼,藏书甚富,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谥号文诚。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工书善画。慈禧太后作画,常命探花李文田、状元徐郙和陆润庠、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本名: 李文田
字号: 字畲光,号芍农,谥文诚
民族族群: 汉族人
出生地: 广州府顺德县
出生时间: 1834
去世时间: 1895
主要作品: 永平郡楼作,试院题画·虎北严关斗可摩,金石诗·惠民良局有官方,宪谨荣寿·四五年来雨似膏,宪谨荣寿·一夜西风动九秋
关于李文田的介绍

人物生平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号芍农、若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放江苏、浙江、四川乡试主考,提督江西、顺天学政。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工部右侍郎。

工书善画。慈禧太后作画,常命探花李文田、状元徐郙和陆润庠、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1874年乞归故里,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在广州筑泰华楼,藏书甚富,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

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谥号文诚。翁同龢 日记云:“哭李若农,为之摧绝。若农身后萧条,差囊尽买点书。其子渊硕年十五,号踊如成人,可怜可怜。” 并为题挽联:“积感填膺,斯人竟以衡文老;遗书满箧,馀事犹堪艺术传。”

李文田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西北史地研究尤精。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

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

书法造诣

其书法,运碑入帖,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功力颇深。李文田篆隶楷诸体皆能。其篆书,笔致温厚蕴藉;隶书则以楷法及碑法书写,挺拔有力,富于变化。而在篆隶楷诸体中,李文田最擅长的还是行楷。

陈永正《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李文田的书法颇多赞誉,认为清中叶学者阮元虽然创有“北碑南帖”一说,但阮元所倡导的碑学在广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粤中帖学名家吴荣光晚年所书,也只有略参北碑笔法而已。直到李文田出,广东的碑派才正式形成。李文田自创的这种碑派书法,对广东书坛作出了很大贡献。

李文田是岭南一代书法名家,对碑帖源流有深入的砧研。他少年时专工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旁及其他唐碑,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魏碑刻。

麦华三在《岭南书法丛谈》一文中说:“芍农书法,实发源于北碑,而畅流于隋碑,所临唐碑,亦以隋碑笔意为之。”“芍农乃以从容自在之笔调一写高古拙朴之北碑,一时书家奉为正宗。清末写碑,陶睿宣近于呆板,赵之谦过于轻佻,惟芍农老成持重,雍容大方,为北派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