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诗人介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李俊民 lǐ jun4 mín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本名: 李俊民
所处时代: 元代
去世时间: 1260
主要作品: 过云台·夜半风吹霁色开,雨后·春空霭霭莫云低,洞仙歌·汴梁与许道真郭伯诚刘光甫同赋,瑞鹤仙·沁南守刘巨源诞节十月十五,洞仙歌·谢杨成之寄梅
关于李俊民的介绍

人物简介

李俊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25岁的李俊民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佑二年(1214),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佑三年(1215)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85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

文学创作

文格冲澹和平,诗多忧幽激烈之音,寄怀深远。元世祖忽必烈曾对侍臣说:“朕求贤三十年,唯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元人王特升评价说:“鹤鸣老人,国朝之名士也,勇退居闲,朝经暮史,经学传家尤长于理。”刘瀛序其集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 李俊民少习二程理学,有文名,其文冲淡和平,语言流畅。代表作《重修浮山女娲庙记》,叙事有条理,不务奇崛。《睡鹤记》借石鹤以喻志,表示身处乱世而甘心沉潜静默,不鸣不飞。其词多咏物、写景、应酬唱和之作,偶尔也抒发苦闷,如“人世闲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谒金门〕《和邦直》)。诗作多能反映现实生活,如《姚子昂画马》写怀才不遇,《闻蔡州破》写亡国悲痛,《即事》、《母应之饷黍》、《寄伊阳令周文之括户》、《扫晴妇》等,或写人民苦于战乱,或关心水旱灾荒,有真情实感。《四库全书总目》赞其诗“类多幽忧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怀深远,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 《庄靖集》包括诗7卷,文3。词存68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词》。《庄靖集》有《九金人集》本、《山右丛书初编》本。

作品选摘

人物生平

李俊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25岁的李俊民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佑二年(1214),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佑三年(1215)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在大阳生活,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85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