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诗人介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陈铸 chén zhù
兴化人,字师回。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康定初知南雄州,秩满,因母老求通判福州以便养亲,又力赞守臣增学田,延宿儒教以经术。后知潮州、登州,以恤刑被敕书奖谕。官至朝散大夫守光禄卿,封开国伯。
本名: 陈铸
所处时代: 宋代
主要作品: 句,任公仙台祠堂
关于陈铸的介绍

代表作品

2012 《岁月.传承》 中韩艺术交流展——韩国首尔/厦门集美 陈铸油画作品 (8张) 2012 《那一场雪》 第二届福建省青年美术家提名展台湾精品展 ——台湾台北 2012 《气韵.墨境》 第二届福建省青年美术家提名展 ——福建厦门 2011 《意象.三坊七巷》 福建省海峡两岸名家邀请展——厦门大堂艺术空间 2011 《流年.光阴》NO2 “并行.突围”福建省首届艺术家群落展——集美大学城艺术区 2011 《流年.光阴》NO5 福建省首届青年美术家提名展——福建福州 2011 《古韵沉香》 福建省直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作品展——福建福州 1999 《闽南三月》 中国青年美展优秀奖——中国北京 1995 《响午小憩》 福建省首届书画节金奖——福建福州

陈铸油画印象

都说文如其人,其实,画亦如其人。 媒体报道油画画家陈铸 (6张) 初见陈铸笔下的“岁月·传承”系列作品,醒目的色彩、繁杂然而排列得井井有条的物什、细碎却饱含温情的生活细节,让人一望而知:作品定然出自一位内心晴朗且不乏生活情趣的画家之手。 而画面上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不同形制的青花瓷器、线书、镶蓝布边的蒲扇、紫砂壶、小香炉……它们肆无忌惮地占据了整个画面、每个角落。奇怪的是,此番堆砌非但不会令人生厌,反而散发出一股独特的古韵迷香,让人不禁驻足观望。观者的视觉愉快定然是实在而强烈的,否则如何解释紧随而来的冲动——凑得更近一些,以使目光能够一一把玩画面上的大小物件。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冲动,我想,并非仅仅缘于画面上优雅的中国元素的集结所带来的奇特的视觉效果,而是观者从作品中,真切感受到了画家真诚描绘所传递出来的愉快体验。 这些静物并非只是静态的摆设。画面上每一件细微的事物,都散发着醇厚的、鲜活的人情味,画家在赋予它们线条、色彩的同时,也赋予它们生命的灵动。以至于,你似乎在一片寂静中听到花开的声音,听到碧绿的叶、鲜嫩的果、沏好的茶、打开的书,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你甚至依稀听闻主人渐近的轻快的脚步声。画面上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叙述性,甚至生发出可以解读的故事,观者不知不觉地被带入画家一手杜撰出来的时空。 所有的这些中国元素,是画家处心积虑罗致入画的吗?陈铸说,其实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形象是自然而然地流于笔端、呈现在画面上的,完全不必预谋。它们早已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俯拾即是。从这个角度看,“岁月·传承”系列,藉由明丽而富有层次的色彩,轻快而自由的笔触,以及不厌其烦的细节描述,画家暗示的其实是自己的雅趣,是享受生活的轻松愉快,并由此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的感染力在于,画内画外——画家、隐形的画中人、观者,一同高兴地分享着画家的中国文化私人教养,以及中国式闲情逸致。 除了这组作品,“岁月·传承”系列的其他作品,亦以凸显浓郁的中国味道的静物画为主。画的主题很小,但画家通过对构图的细致分析,对画中物体的微妙平衡,局部强调油画肌理,同时融入中国画及水彩、水粉的技巧,准确细腻地表达出了中国独有的书香气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陈铸的艺术追求:中西融合,东西汇流。 “岁月·传承”的魅力,不在它的线条美、色彩美或者浓烈的中国符号之美,而在于画面上的琐物会合起来,赋予观众的一种纯粹精神的印象,一种浓烈的中国式意境。观者似乎被一种不可思议的情绪抓住了,而忽略了它所包含的新奇的构图与中西画融会贯通的个性表现。其实,这种不可言喻、难以传达的情绪,便是画家的热情、绘画表现方式及其所传达的性情和背后的文化积淀,共同作用的产物。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画家与众不同的格调,并逐渐成为“陈铸制造”的绘画符号。 “印象”是陈铸的另一个油画系列,画家对岁月·——这一代表着“福州式优雅”的建筑群的迷恋跃然画上。 当下的坊巷,记忆中的坊巷,史书里的坊巷,抑或真实存在与画家想象派生出来的坊巷,都成为“印象·三坊七巷”描述的对象。“印象”,既是画家在观察三坊七巷时所取得的第一视觉影像,也是他之于坊巷的种种不可言状的情愫的自然流露。 在这组构图明白单纯的作品中,陈铸最关心的是色彩的“总体印象”。作品色彩和谐,富于韵律,似乎抽离一种色彩,整个和谐便将瞬间解体。画家敏锐的色感可见一斑。 陈铸企图抓住弥漫在坊巷间的空气特质——宁静、清澈又有几分神秘。他做到了。纯色的并列,略显破碎的笔触,画家显然承继了印象派的流风余韵,他已经不是在画三坊七巷,而是画某个时辰、某个瞬间坊巷给他的印象。无论是《安民巷》、《塔巷》,还是《郎官巷》,那种捕获一景、一地于一瞥之中的感觉,在画面上十分强烈。观者看到的不仅只景物本身,更是一段在一刹那中被凝固起来的时间。 而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又何尝不是画家对今日坊巷面目全非、优雅不再的痛惜,以及对古老坊巷的追忆和留恋? 而在《印象·安泰桥》这副作品中,画家画锋一转,在构图作画、空间表现、画面处理方面,融入中国画泼墨的技法。水分流动的自然效果,让笔触表现出一种气韵生动的写意趣味。它的魅力在于其所涵蕴的诗意上。画家所欲唤引我们的,是在晨光熹微、街巷转醒的境地中,青瓦白墙间流转着的一种不可捉摸的情绪。其实景物本身不过如此,只是画家的想象力,才把它变成了一个心灵意境的组成部分。 西方绘画的强烈色彩,中西合璧的个性表现,浓郁的中国式书香气韵,在一众画作中,观者不难一眼辨出陈铸的画作。经年沉淀,年轻的画家已经逐渐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陈铸式”,不仅成为画家的个人符号,特立于今日的中国油画艺术领域,亦不失为一张别致的、演绎中华古韵的中国名片。

闽县陈铸

[清]字陶轩,(今福州)人,居螺洲。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精能,尤擅白描,学李公麟。怡山长庆寺有关羽像,幅不盈尺,而鬓眉冠带,工细绝伦,相传]出其手笔。《福建画人传》

台州陈铸

陈铸,字伯冶。台州临海人。 陈举善之子。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历官大理寺主簿、司农寺丞。嘉泰四年(1204年),知汀州。开禧元年十月十一日,以岁旱图献瑞禾,诏降一官。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真除工部郎中,终官朝散大夫。

四川陈铸

[清]字铁荪,四川泸县人。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举人。充会典馆誊录,议叙知县补用。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后归里。居常好学,富著述,尤工诗,书画俱入能品。著乐素斋诗文集。《益州书画录》 江苏滨海陈铸烈士 陈铸(1923一1944),江苏建湖具冈东乡陈灶锅人,10岁进上冈小学读书,后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遂成孤儿,依靠亲友接济,读完上冈中学。

学习及入伍经历

陈铸,一九二三年出生,是建湖县冈东乡陈灶锅人。他十岁进上冈小学读书,后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遂成了孤儿。依靠亲友的接济,陈铸在上冈中学坚持读书。在中学,他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积极参加党的地下活动。为了复仇,为了家乡的解放,他和陈碧天等几个青年毅然出走,去寻找抗日的队伍。在阜宁县停翅港找到了新四军后,便参加了革命。同年九月,党组织送他到盐阜地区联立第一中学深造,在那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春,陈铸参加了由盐阜联中、新安旅行团、华东青年训练班三个单位组成的盐阜区青年工作队,委以阜东县七区(獐沟,即现在的滨海县獐沟、陈铸、正红三乡)青教会副主任职务,分配在皋滩乡(现皋滩村、陈铸村、滨阜村、蟠水村和上旧村一带)搞民运工作。 在中学,陈铸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积极参加党的地下活动。民国30年(1941)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冈一带,到处烧杀抢掠。陈铸目睹家乡的沦陷,日军的暴行,为了复仇,为了家乡的解放,他和本村几个青年毅然出走,去寻找抗日队伍。在阜宁县停翅港找到新四军后便参加革命。同年9月,党组织送他到盐阜地区第一联立中学深造,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陈铸参加由一联中、新安旅行团、华东青年训练班3个单位组成的盐阜区青年工作队,接着委以阜东县獐沟区青救会副主任职务,分配在皋滩乡搞民运工作。 一到皋滩乡,陈铸就在贫苦农民家住下来,睡的是地铺,和贫苦农民一起吃两顿。天冷了还穿着单衣。他走村串户,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奋起抗日救亡。由于工作细致认真,加上平易近人,皋滩群众称他为信得过的人。 陈铸和地方干部一起,带领积极分子把减租减息搞得热火朝天。乡里成立了农救会、青救会,组成模范班,很快建成一支拥有12支枪、20多门土大炮、50多把大刀的武装队伍。

抗日事迹

民国32年(1943),日军对盐阜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射阳河里,日军汽艇经常出没。陈铸多次带领模范班去伏击敌人,一天下午,为阻止日军扰害獐沟一带,带着200多人,锯倒树木打桩,挖泥打坝,几个小时就把旧河和九灶港两条河道塞得死死的,使日军汽艇无法通行。 民国33年(1944)3月16日,日伪军60多人到皋滩乡一带“扫荡”,遭獐沟区地方武装伏击后,从上旧河逃窜到九灶港两岸,这时区乡地方武装刀多人兵分两路奋起追击。一路由模范班指导员皋学仁带领,一路由陈铸带领从正面堵击。激战中,陈铸的左腿不幸中弹,他拖着负伤的腿走了300多米,终因流血过多而倒下了。同志们把他扶上担架护送到八巨阔港医院,虽经过治疗,腿不断在肿大,医院决定截除下肢,陈铸闻知后,叫喊着说:“不能锯我的腿,没有腿,我还干什么革命!”由于执意不肯截肢,病情越来越恶化,后转至淮阴王营野战医院治疗。在动手术时,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设备简陋,陈铸牺牲在手术台上,时年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