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秋波媚全文
生成钢笔字帖

秋波媚

qiūdàobiānchéngjiǎoshēngāi
fēnghuǒzhàogāotái
bēizhù
pínggāolèijiǔ
xīngyōuzāi
duōqíngshuínánshānyuè
yúnkāi
qiáoyānliǔ
jiāngchíguǎn
yīngdàirénlái
秋波媚译文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火高酹酒,此兴悠哉。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波媚注解
1
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2
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
3
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4
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5
酹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6
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7
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
8
应:应该。
9
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秋波媚赏析

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次句写烽火,这是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这说明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下片的描写是从上片过渡而来,紧密相连,却又是全新的状态,全面表达了诗人“高兴”的“兴”。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界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全词由“哀”到“兴”,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少见的。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秋波媚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