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明妃曲二首全文
生成钢笔字帖

明妃曲二首

míngfēichūchūhàngōngshí
lèishī湿chūnfēngbìnjiǎochuí
huíyǐngyán
shàngjūnwángchí
guīláiquèguàidānqīngshǒu
yǎnpíngshēngcéngyǒu0
tàiyóuláihuàchéng
dāngshíwǎngshāmáoyánshòu寿
xīnzhīgèngguī
liánzhejǐnhàngōng0
shēngwènsāinánshì
zhǐyǒuniánniánhóng鸿yànfēi
jiārénwànchuánxiāo
hǎozàizhānchéngxiāng0
jūnjiànzhǐchǐchángménājiāo
rénshēngshīnánběi
èrmíngfēichūjiàér
zhānchēbǎiliàngjiē
hánqíngchǔ
chuánxīnzhī
huángjīngānchūnfēngshǒu
dànkànfēihóng鸿quànjiǔ
hàngōngshìànchuílèi
shāshàngxíngrénquèhuíshǒu
hànēnqiǎnēnshēn
rénshēngzàixiāngzhīxīn
liánqīngzhǒngméi
shàngyǒuāixiánliúzhìjīn
明妃曲二首译文
明妃曲二首注解
明妃曲二首赏析
明妃曲二首的介绍

明妃曲二首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这首诗虽然是翻案诗,但是王安石也是借事抒情,用王昭君的经历表现出自己怀才不遇,在政坛上没有知音,王安石的《明妃曲》看似做作翻新,却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也就是王安石的诗为何可以破旧立新,突破传统的世俗,另出新材,也是可以在翻案诗文中站重要地位的原因。

明妃曲二首翻译

译文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 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明妃曲二首译文及注释

其二译文

明妃(指王昭君)刚被嫁到塞外的时候,华丽的车子上百辆跟随的却全是胡人女子。

心里有话想找个人说却孤独的没处说,只能弹奏琵琶来表达心意自己说给自己听。

黄金做的杆拨(弹琵琶的工具)配合着一双弹奏的巧手,边弹边看大雁劝着胡酒。

汉宫陪嫁的姑娘们一个个低声哭泣,沙上的行人却听到美妙的琴音而欣赏的伫足观望。

汉的情谊浅薄胡的情谊却深,人生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有人明白有人关心。

可惜的是昭君坟已经芜没在黄沙中,可是那哀怨的琴音却至今依然环绕。

其一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

2.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3.低徊:徘徊不前。

4.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5.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6.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7.塞南:指汉王朝。

8.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9.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其二注释

①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元帝召幸宫妃,都要先看她们的画像。王昭君不肯贿赂 画师毛延寿,被画得很丑,因此始终见不到元帝。后来匈奴与汉和亲,她请求 前往。临走时,元帝才看到了她,知道了上述情况,就将毛延寿杀了。昭君到 匈奴后,含恨而死。

②杜甫《咏怀古适》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 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③归来:回过来。丹青手:画师。

④意态:风神。

⑤以上四句写昭君远嫁匈奴,仍然热爱祖国,宫衣穿尽,雁 信难传,十分悲惨。

⑥“好在”三句是家人安慰昭君的话。毡城:指匈奴所 居之地。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咫尺:极言其近。长门:汉别 宫名。阿娇:汉陈婴的孙女,武帝的表妹。武帝小时很爱她;曾说:若得到阿 娇,就要作一金屋将她藏起。后来阿娇虽然做了皇后,却因年久失宠,退居长 门官。

⑦《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 嫁,陪从很多。这里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两:同辆。

⑧杆拨:弹 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⑨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 嫁的汉官女。

⑩杜甫诗中有“独留育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 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明妃曲二首写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1058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王安石任度支判官,政治不得力,后上万言书之后政坛上却没有回音,惆怅之时的创造。

明妃曲二首争议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明妃曲二首评论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域赋秋风。“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王安石《明妃曲》在艺术上颇堪注意之处,是对王昭君形象的刻画。第一部分中描绘王昭君的美貌,不在其面容、体态上穷尽笔力,而是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得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这样就写出了呼吸可闻、音容毕现的活生生古代美女形象。第二部分,着重写王昭君的内心情感。前人于此,往往以抒写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剧气氛为重点,而此诗除描写其身世可悲之外,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与推己及人的善良心肠。这样的王昭君,就不惟可悲,而且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