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瓷器

拼音: cí qì
注音:ㄘˊ ㄑ一ˋ
词性: 名词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瓷器cíqì

[porcelain;chinaware] 细密的陶瓷器皿,质硬,半透明,白色,发声清脆,且无孔,以高岭土、石英和长石为常用的基本原料,经一次灼烧而成,主要用作餐具、假牙、电绝缘体和化学器皿

www.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甆器”。 中国古代重要发明之一。用黏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经混和、成形、干燥而烧成的制品。 夏商时已有原始素烧瓷器(即白陶),以后烧制技术逐渐改进提高。 唐宋后,瓷器制作取得重大发展。 明以后, 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名闻世界。

唐柳宗元《代人进瓷器状》:“右件瓷器等,并艺精埏埴,制合规模。”
宋洪迈《容斋随笔·浮梁陶器》:“浮梁父老言,自来作知县不买甆器者一人,君是也。”
明沉德符《野获编·玩具·瓷器》:“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他却拍桌子打板凳的大駡,又把瓷器家伙一件件的往院子里乱摔。”
吴海云《瓷国及其高峰·古今瓷器街》:“瓷都景德镇的所有街道,几乎都有出售瓷器的商店。”

国语词典

以瓷土烧制成的器物。一般烧制过程为以经过精选或淘洗过的瓷土为原料,坯质具半透明性,经摄氏一千二百至一千九百度的高温培烧。成品质地坚硬细致,叩之有金石声,表面上有玻璃质的釉,细腻富光泽。瓷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特产,故中国有「瓷国」的称呼。也作「磁器」。

网络解释

瓷器 (瓷质器物)

  •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 瓷器 (北京方言)

  • 瓷器,是老北京传统文化中的北京方言,形容词。特指两个人的感情像“瓷器”般坚固,紧密。意为“好朋友、好哥们”。
  • 北京话者说话的音域高于说普通话的人的音域。阴平、阳平调更高,上声的折调更加明显,去声的降调也更加强烈。带“儿”话音,是北京话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如“瓷器”的上升重音在“瓷”上不在“器”上,与普通话读音不同。
  • 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的北京口语还有“板瓷”“倍儿瓷”“铁磁”“局器”等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