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公制

拼音: gōng zhì
注音:ㄍㄨㄥ ㄓˋ
词性: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公制gōngzhì

[metric system] 国际统一的计量单位的简称。包括重量(质量)、长度、容积等一整套计量制

引证解释

⒈ 亦称“米制”。旧名“米突制”。其主要优点是:单位的选取有可靠标准;各基本单位(长度、质量)间有密切联系;采取十进位制,使用方便。我国国务院在1959年6月公布,确定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公制是法国在十八世纪末首创的。1875年, 法、德、美、俄等十七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米突公约,并成立国际计量局,规定几个主要计量单位是:(1)长度单位为米,代号m。(2)质量单位为千克(公斤),代号kg。(3)容量单位为升,代号l。

国语词典

一种度量衡制度。为法国所创的,以地球子午线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单位长。采取十进位制。现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度量衡制度。

网络解释

公制

  • 公制亦称“米制”、“米突制”。1858年《中法通商章程》签定后传入中国的一种国际度量衡制度。创始于法国。1795年4月7日法国国会议决颁布米突制条例。1840年以后采用米突制的国家逐渐增多。1875年17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米突制公约,于1876年1月1日生效。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清政府决定用米突制来确定营造尺和库平两的数值。1915年北洋政府《权度法》规定米突制与营造尺库平制平行。1928年国民政府《权度标准方案》采用米突制为标准制,市用制为辅制。实际上在大多数地方和部门未贯彻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