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贤良方正

拼音: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注音:ㄒ一ㄢˊ ㄌ一ㄤˊ ㄈㄤ ㄓㄥˋ
词性: 成语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贤才君子
反义词:
词语解释

贤良方正xiánliáng-fāngzhèng

[virtuous and expostulate] 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汉文帝二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被选中后授予官职。贤良方正科目自此始。唐宋也设贤良方正科

www.
引证解释

⒈ 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文帝。被举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如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予官职。 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名称时有不同,性质无异。历代往往视作非常设之制科。

《史记·孝文本纪》:“及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旧唐书·裴度传》:“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科,对策高等,授河阴县尉。”
明归有光《三途并用议》:“国初用人,有徵聘,有经明行修,有人材,有贤良方正,有才识兼人,有楷书,有童子诸科。”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諫,应由部臣临时请旨定夺。”

国语词典

汉制郡国举士的科目之一。选拔文墨才学之士,魏、晋、唐、宋皆沿之。

网络解释

贤良方正

  • 贤良方正是汉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文帝二年(前 178)诏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后两汉诸帝大都颁布过察举此科目之诏令。属特举或制科,多在灾异危难之际举行,常连言“能直言极谏者”,以示广开直言之路,匡正帝王过失。有时连言“可亲民者”、“有道术之士”。被举者一般须经皇帝亲自策问,依高下授以官职。昭帝以后也有不经策问而直接授官者。